top of page

蠧魚鋼琴三重奏​網上音樂會

2023年10月8日     YouTube直播

克勞特·德布西
G大調鋼琴三重奏 L.5

I.           非常生動的小行板
II.          詼諧曲間奏
III.         抒情的行板
IV.        終曲:熱情地


G大調鋼琴三重奏是德布西最早期的作品之一,這位18歲的法國作曲家於1880年創作了這部作品。
這部作品的原稿一度被認為已經遺失,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在德布西的學生,古典鋼琴家莫里斯·杜梅尼爾的遺產中重現。

在20世紀,德布西透過探索新的形式和聲音,成為了其中一個有份將古典音樂帶進新時代的重要人物。德布西透過使用在過往被認為不乎規則的和聲方式,建構新的音色。另外,他亦大量借用「異國風情」的音樂元素(西班牙、阿拉伯甚至遠東),例如節奏和演奏技法,慢慢累積成我們今天所形容為「法國音樂」的風格。有別於浪漫時期「德奧音樂」,着重曲式格局、對比衝突的音樂風格,二十世紀的「法國音樂」色彩斑斕,不被形式限制,自由自在。

然而,遠在西方音樂進入二十世紀新時代之前,德布西已經寫成G大調鋼琴三重奏。
在這部作品中,我們可以聽到年輕的德布西已經在1880年對和聲和節奏進行實驗,同時亦保留了當時盛行的沙龍風格。即使樂曲中充滿着嶄新的嘗試,四個個樂章始終抒情迷人,彷彿是在19世紀歐洲的文化沙龍中演奏。


法素·西爾

宇宙跳傘 Op.46
I.  沉思的小行板
II.  雄偉的快板
III. 莊嚴地


《太空跳躍》是土耳其鋼琴家兼作曲家法素·西爾於2013年創作的作品。這首作品的靈感來自於極限運動員菲力斯· 包格拿在2012年從平流層(距離地球30多公里)進行跳傘的嘗試。包格拿乘坐一個氦氣球升空,然後在36402.6米的高度一躍而下,他的自由落體時間為4分19秒,並且在沒有使用載具的情況下接近音速並突破音障。在離地面二千六百米處,包格拿展開降落傘,安全降落回地球。

作曲家為這首音樂寫下了詳細的描述,描繪了包格拿所處的環境和他的情感狀態。

這首音樂由三個樂章組成,以無間斷方式演奏,第一樂章緩慢而沉思,描繪了包格拿在大氣層邊緣時的思索,考慮是否跳下去。在第二樂章,西爾用了不對稱的節奏和樂句,製造混亂和幾乎失控的意象,就像包格拿從氣球上跳下,在極高速度下墜。他在第二樂章的結尾展開降落傘,落下到地面。他在第三樂章緩緩舉起勝利手勢,向人証明他活着。


法蘭斯·舒伯特
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,D.898, Op.99

I.  中庸的快板
II.  稍快些的行板
III.  快板的詼諧曲
IV.  活潑的快板·自由的迴旋曲


法蘭斯·舒伯特是19世紀的作曲家。他在短暫的生涯中,創作了大量的作品,包括七首完整的交響曲,超過600首聲樂作品,大量的鋼琴作品以及眾多室內樂作品。

舒伯特在1827年創作這兩首鋼琴三重奏(op.99 和 op.100)。當時舒伯特因為疾病,身體狀況急劇惡化。醫生告訴他的情況已經是未期階段,他自己亦心知時日無多。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里,舒伯特創作了許多被後世認為他最偉大的作品,包括《冬之旅》、《天鵝之歌》、最後的鋼琴奏鳴曲和最後一組弦樂四重奏。

儘管他的身體日漸衰殘,死亡已經近在眼前,但降B大調的鋼琴三重奏聽起來一點都不陰沉憂鬱;它活潑、優雅、輕快、親密而輕鬆。

這首規模龐大的鋼琴三重奏(op.99)在各個方面都是宏大而華麗。舒伯特在四個樂章中充分利用了浪漫主義常用的和聲變化,通過豐富的發展和連番交錯變化的樂句,音樂常常回到主調前轉變到意料之外的調式中。

舒伯特在完成這兩首鋼琴三重奏後,不到一年便離世。

多年後,德國作曲家羅伯特·舒曼形容說:
「我們只需要望一眼舒伯特的三重奏 (op.99)我們人類存在的煩惱都通通消失,世界從此又變得煥然一新,光明燦爛。」

  • Instagram
  • YouTube

©2022 蠧魚鋼琴三重奏

bottom of page